查看原文
其他

书 | 莫里康内:电影的另一个世界

刘小黛 抛开书本 2019-03-30


午后的阳光倾泻而下,云蒸霞蔚。房间里桅墙林立,风扇在耳边聒躁地呼响。手里捧的书流光溢彩,文字闳中肆外,任何火红炽烈的话语于此都褪了颜色。莫里康内,这位意大利国宝级电影配乐大师,用音乐创造电影的灵魂诗人,凭借着他独有的音乐形式诠释电影人生。


而从神坛走进生活的莫里康内,在书里自然对话,分明感受到这是一位谦逊和善的老者。连作者也从“我因为他的态度而却步,什么都没跟他说”到大为感动,超乎寻常地亲昵拥抱,最终诞生了这本无话不说的对谈录。印证了罗杰·伊伯特的那句“人上了年纪,一大好处就是可以随心所欲地说你过去的事情了。



此书以时间为轴,莫里康内坦率地回顾了个人经历中的一切:他的童年记忆、他的妻儿、他的遗憾;他与伟大音乐家巴赫的秘密;他的第一位听众——太太玛利亚;他的政治理念以及他的信仰。他写了自己如何踏入电影配乐界,从罗马搬去好莱坞后与美国电影界的合作。


他回忆了与很多合作导演之间的珍贵情谊:萨尔切、莱昂内、昆汀、托尔纳托雷、伊斯特伍德。他还将自己对其他音乐同侪的看法分享给大家,比如费里尼御用配乐尼诺罗塔(Nino Rota)、尼古拉皮奥瓦(代表作《美丽人生》)和巴卡洛夫(Bacalov)。他甚至还畅谈自己认为创作糟糕的作品,对于遗憾和缺失坦诚不讳。




他坦然,刚开始没想过当电影配乐人,但现在的他对自己完成的作品充满热情的骄傲。莫里康内的父亲是非常杰出的爵士乐小号手。恩师彼得拉西教导他,要忠于自己,不要模仿他人,并且以此践行了一生。

 

在书里,你看到了配乐之前喜欢看片花甚过看剧本的莫里康内,面对好友贝多利玩笑课堂感动泪光闪现的莫里康内,深谙导演个性又坚持自我风格不愿妥协的莫里康内,为了自我陈述而生不受限制想象力和敏锐度的莫里康内,以及把音乐诞生形容为身怀六甲的莫里康内。




伟大配乐大师生命中还有几次阴差阳错的擦肩而过。库布里克的《发条橙》,因为配乐录制地点的分歧两人没能合作成功;马利克的《细细的红线》,他因为到处旅行而错过;合作过五部电影的贝托鲁奇《末代皇帝》却没有找他,成为莫里康内的遗憾。


这位可爱的人甚至还断然拒绝了一位优秀导演的邀请,并叫其滚蛋,因为对方让他写一段柴可夫斯基风格的音乐。尽管自觉失礼,但是莫里康内对个人风格的明确认识还是可见一斑,毕竟谁也不想自己拥有他人的影子。




书中莫里康内和几位名导的创作轶事特别有意思。《美国往事》的成功和莫里康内的配乐密不可分,然而其实电影连影子还没开始的时候,他就开始配乐了。昆汀作为阅片达人,会用独特的戏谑方式把他看到的再拿出来运用,比如《无耻混蛋》里就有莫里康内为导演索利玛写的配乐。和沃伦比蒂合作的时候,莫里康内总要写大量的音乐,逼得导演只好一直拍新片,才能把所有音乐用完。莫里康内坦言,导演才是电影的主人,音乐家只是为其服务,电影音乐要简单明了


奥斯卡陪跑多年,今年终于拿到了职业生涯中最重要的奖项,他的一句话足可以表达坚持创作的心声:作曲家就该写曲,跟作家专心写作一样。



电影配乐太常被忽略,影评高产的当下,乐评却少之甚少。某种意义上来说,配乐和电影相辅相成不可割裂,水乳交融的两者共同达到和谐统一。尽管本书作者主体性稍强,个体言行的自鸣得意让读者看来有点不适,采访过程还几度分心,但是提问者基本罗列了读者想要了解的所有内容。


该书还是全世界唯一一本莫里康内现身说法的访谈录,迷影之人不容错过。在一位优秀大师在世之时,通过这本书我们能够窥见真人详貌,仿佛坐在对面娓娓道来,这种感觉分为美好。



未经许可,禁止转载。


抛开书本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
微信号:paokaisb

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